红拂到底为什么要夜奔
1.前些天和朋友们一起吃饭。我点单。
点完老板娘问我:饮料要什么?我愣了一下,回答:最近你家送饮料了吗?她也愣了一下,不送,你们要喝什么饮料吗?我摇头,不喝。走向朋友在的桌位。
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,这老板娘该不会在和我玩“要几个鸡蛋“的营销游戏吧?
很久以前看过说一个早茶店生意特别好,因为每次有人来买早饭,老板都会问:你要几个鸡蛋?一般听到的人会回答说一个或者两个,而不会想自己到底要不要鸡蛋。
现在短视频平台这么发达,我觉得这个所谓的营销心理游戏应该早就有了。想想也挺有意思。如果老板娘真的是在用这个疑问句变选择句的文字游戏,那她愣得情有可原:你这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?
那废话,饮料要花钱的呀。难道故事里那个早茶店的鸡蛋不用给钱的吗?
2.有个问题困扰了我蛮久。
红拂到底为什么要夜奔?
3.看到一句话觉得蛮好的。”一个人爱另一个人总有原因。不要太计较。“
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朋友们在说讨厌某人事物会不会有原因,我抬杠:没有一件事情是无缘无故的,我们觉得没有原因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原因是什么。
有时候语言就是这样,它让我们得以表达自己的看法,却总是在说出口的那瞬间失真。被误解不仅是表达者的宿命,也是符号学的缺陷。
我后来总是会想,该怎么去解释”没有一件事情是无缘无故的“?
道家将其称之为道。佛法可能会说那是缘。基督教会告诉你这是耶稣的安排。科学也许会用自然规律一词去概括。哲学家讲,What is reasonable is real; that which is real is reasonable.
人类何其渺小,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。有没有缘故,反正都不是你我可以说了算。
4.最近学到了一件事情:学会怀疑自己的感觉。从《思考,快与慢》这本书里学到的。这本书我还没看完,在慢慢看。
比如,
两条线段其实同样长。但是我们会感觉下面的那条更长些。这个视觉游戏我以前其实看过,但是当时没有总结出来“要学会怀疑自己的感觉”。
怀疑自己的感觉,太难了。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会依赖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事情,怀疑自己的感觉,意味着有时候我们要怀疑自己当下的思维模式:这个结论是我用尺子量出来的吗?还是说仅仅只是感觉?
很难。更难的是,我们有时候还得相信自己的感觉,因为好像不是所有“理性判断”都会带来一个好的结果。
做人真难呀。其实还蛮想当一颗石头的,不吃不喝不说话,不动不喘不呼吸。
不知道石头喜不喜欢喝饮料。
5.一间自己的房间。最近萦绕在我脑海里的词组。以前看过弗吉尼亚·伍尔夫的同名书籍,但是现在忘得七七八八了。之所以想起来也是挺久之前同事们在聊天,领导突然说,我想有间专属我的房间,其他人都不能进去的。大概是这意思。
领导这样说好像是缘起于孩子、家庭琐事。
伍尔夫夫人的这本书刚好是关于女权的。我找到了当时看这本书时我的评论:
是从哪里看到的,“人是社会行为的总和”。
一间自己的房间,意味着把社会抵挡在外,在这个“房间”里,我只是我,而不代表也不承担任何除我以外的人。
这样看来有一间自己的“房间”真是成年人的终极浪漫了。
6.以上每一段其实都可以延展开来,写成长篇大论。但我暂时没有。
我发现我真的好懒。